10.16551/j.cnki.1002-1809.2017.04.023
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贴重构——关于吴亮长篇小说《朝霞》
2016年,我无论如何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性批评难题就是,针对杰出文学批评家吴亮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朝霞》(载《收获》长篇专号2016年春夏卷),应该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吴亮曾经在1980年代的中国文坛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依凭着那一篇篇才华横溢的批评文字,吴亮在积极推进新时期文学的同时,也形塑完善着自身批评家的出色形象.但不知道出于何种缘故,或许与1980年代后期的那个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有关,进入1990年代之后,身为文学批评家的吴亮渐渐淡出了文学界.与此相伴生的另一个事实就是,一位更多倾心于美术批评的艺术批评家的诞生.在逐渐远离了文学批评之后,吴亮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了美术批评之上,并且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一点,自有被收入北岳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的那一册《吴亮自选集》为证.以文学批评家的身份而跻身于艺术批评的行列,社会身份如此转换自如者,吴亮虽称不上是绝无仅有,却也属罕见之列.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有吴亮那种超乎群伦的写作才气在做支撑.实际上,此后吴亮文学写作的数度转型,也同样是源于他那种逼人才气的缘故.
长篇小说
I207.425;I046;I712.07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122
2017-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