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意识与“深渊”体验——存在主义诗学视野中的王小波和贾平凹
将王小波与贾平凹这两个似乎并不靠谱的作家链接在一起,着眼的是其“浪漫/自由”(王小波)或“独行”(贾平凹曾被称为中国文坛的“独行侠”)的为人、为文的品性上.更准确地说,这种为人、为文的品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存在主义具有特定的意义关联,其主要表征则是“黑夜”意识与“深渊”体验.
一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谢林曾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现代世界开始于人把自身从自然中分裂出来的时候.因为他不再拥有一个家园,无论如何他摆脱不了被遗弃的感觉.”①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中曾将谢林指称为“非理性主义的鼻祖”,“哲学危机的预见者”并“已经为叔本华规定了前提,就象后来为尼采,再后为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存在主义的本体论等等规定前提一样.”②实际上,存在主义的应运而生正是感发于现代人的“离家”状态,并始终不渝地探寻着“归家之路”.
存在主义诗学、贾平凹、王小波、诗学视野
I206.6;I521.072;I044
2015-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