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农民进城”叙事的“空间想象”
世纪之交“乡下人进城”叙事中出现了大量的空间想象,这是因为乡村以城市为镜像来建构主体.孙惠芬《给我漱口盂儿》(《山花》二○○三年第一期)中受下乡知青们影响的奶奶执著地保持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刘庆邦以《到城里去》(《十月》二○○三年第三期)为题吹响了乡下人进城的历史号角;范小青《城乡简史》(《山花》二○○六年第一期)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个寓言——虽然整个文本不甚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这个寓言就是城市以镜像的方式诱发乡下人进军城市的历史,它简化了文化滞差带给人的苦痛,从而呈现出乡下人进城的历史合理性.
此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会转型与乡土怨恨心理:对一九九○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一种研究”10D064
2014-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