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的闲笔
入冬到东北的小镇闲住,随手带上贾平凹的新作《带灯》,因为一直有亲朋打扰,书读得断断续续.一会儿是熟人聚会,一会儿看老贾的作品,却觉得在做一件事情,进入了同一世界.书里书外的人颇为相似,觉得神矣、怪矣.我在小镇每天所听之事,似乎在《带灯》里都能找到影子.一个辽南镇子的人与事,一个西北乡下的情与景,中国百姓的恩怨、苦乐,竟如此相近,真的是普天之下,难寻二色的.
好多年前,人们曾经说贾平凹渐生怪癖,在走士大夫的旧路,言外是逃离生活的意思.细想起来,旧式士大夫只在经学和诗文里驻足,往古的梦多,不太关注当下底层人的存在的.贾平凹虽不免旧文人气,吟风弄月未尝没有,但也颇有关怀苍生的苦思,济世的选择时时闪动.经历过动荡的革命年代,每每留有现实的敏感力.这与先前的旧文人大相径庭.《带灯》是一部忽明忽暗之作,乡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世俗的冷热都于此表现出来.最新的社会矛盾与最古老的情感表达,都陈列于此.小说写今天的乡镇的芸芸众生,是血肉鲜活的.但底色里有作家的忧思,谣俗的影子与神秘的诗意款款而来,隐逸者流,断不会有这样的情怀的.
2013-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