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前言
二○一二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作协八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
一、文学创作
1.小说与网络文学
据统计,二○一二年通过纸媒正式出版和发表的原创长篇小说超过三干部.作为具有巨大综合能力的叙事体裁,长篇小说一向寄托着作家对民族生活的历史和现实深长厚重的思考.本年长篇小说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轨迹的表现.李佩甫的《生命册》,在城乡巨变的广阔时代背景中,展现"背负乡土面朝当下"的转型期人物的梦想和奋斗、沉沦和觉醒,力图书写一代人的精神史.金宇澄的《繁花》,主角是上海,是这座城市的今昔岁月和芸芸众生.这部作品采用连载式、网络互动写作,它和叶广芩表现北京生活的《状元媒》一样,致力于化用方言、建构地方性记忆和想象,在接续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长篇小说艺术新的可能性.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探问人性和人情,体现了文学沟通人心的独特力量.周大新的《安魂》感人至深,父子的灵魂对话是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诚挚思考.在《六人晚餐》中,鲁敏表现出举重若轻地把握现实的能力,传统工业区里平凡男女的悲欢离合,被赋予了时代和世界的重量.
2013-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