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规戒律与苏联影响——一九五六—一九六○年中国文学概观
@@ 要评价一九五六-一九六○年间中国文学中的清规戒律,理想的途径似乎应当是对文学这一概念进行分析描述和历史定位.但可供分析的材料本身倾向于将这种解决方案排除在外.我们打算研究创造性文学在中国共产党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对中国文化官员和文化主管部门宣扬的文艺作品概念进行了审视.然而,这些圈子却避免明确清晰的表达,而胡风、冯雪峰、艾青、朱光潜、公木、王瑶、李何林和巴金等人,坦率地说出自己对文学的意义和任务的理解,但这些人却从未成为文化高层领导,相反,他们却因"离经叛道"的观念而相继受到批判.因此,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赞同的文学清规戒律,其本质的规则体系一直以来都是笼统的、貌似简单的,这实在是有意而为之.因为表述的笼统、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可以为自己留有余地,保证在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下能够机动回旋.这是文学清规戒律可做模棱两可解释背后基本的、功利性的原则;也正是基于这个主要原因,这些年来--甚至自一九四二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学清规戒律没有轻易走详尽的分析性表述这条道路.
中国文学、苏联影响、一九五六、一九六
I206.7;TU984;I0-03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