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没的”
本文讨论“这孩子没的救了、这下大家都没的休息了”这类“没的(V)”结构中的“没的”.“没的(V)”在形式上经历了“无得(NV/VN)、无得(V)、没得(V)”和“没的(V)”;在意义上从表示“没什么(东西)V”发展到“没什么(条件)V”,即从“无N(可)V”发展到“无可V、不能V”.这类“没的”与动词性“没的”和副词性“没的”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并形成独立的语法成分,即“否定性无定代词”.从语法化角度看,“没的”经历了从客观否定到主观否定的发展;从信息结构角度看,“没的”的作用在于凸显焦点,强调全值否定.建立“没的”这一无定代词类别,不仅使现代汉语代词系统更完整,而且在语言类型上也有共性.
没的(V)、没得(V)、否定性无定代词、语法化、信息结构
20
H14;H042;H315.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8-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