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羞耻观念
孟子并不仅仅将“耻”理解为既已做错事之后的情感反应,他还进一步认为“耻”可以是前瞻性的,它使人狷介自守,因而“耻”就其是“有所不为”的稳定倾向而言也是一种美德.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羞耻感与有所不为都有待一个人主动地推广扩充才能达至“义”.君子的荣辱观正是建立在对于自己固有的高贵的善性的体认之上,从而以修成仁义之德为荣,而不会盲目追随公众舆论.另外,孟子还表达了一种因不如圣人而有的“耻”,它激励人日新其德,以圣人为理想进行持续一生的自我转化.
孟子、羞耻、有所不为、义、圣人
B82-09(伦理学(道德哲学))
2018-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