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陆修养工夫论的思想渊源及其异同——以“尊德性”与“道问学”为宗旨
朱陆修养工夫论与先秦思孟学派及其继承者理学奠基人周敦颐、张载、二程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朱熹在继承程颐理一分殊与居敬穷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庸》《易传》《大学》《孟子》及周敦颐、张载思想的阐发,从理事并进、知行互发的立场出发,确立了尊德性与道问学并行的修养论.陆九渊远承孟子大体说,近承程颢识仁说,从心即理的立场出发,确立了以发明本心的尊德性统摄道问学的修养论.由此朱陆思想体系中修养论的来源、内涵及路径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修养方法上的易简与支离,修养内容上的践履与讲学,儒学门户上的禅学与俗学之争.其实儒释之辨在于是否承认天理,陆王心学只是将天理收归道德本心,从而将儒家道德心性之学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朱熹、陆九渊、修养工夫论、尊德性、道问学
B82-09(伦理学(道德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7-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