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年"看澜湄地区制度竞合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在日益复杂化.2018年作为"峰会年",可以为评估该地区的制度竞合提供有效的视角.通过提出参与成员是否具有排他性、主导成员是否为同类型国家、议题领域是否重叠、合作内容是否涉及"高级政治"、目标原则是否具有外向性这 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中国、日本、越南和泰国四个关键国家的互动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发现,澜湄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被夸大了;澜湄合作与日本—湄公河合作互为主要的竞争对象,但前者是被动跟随而非主动挑起竞争;柬老越发展三角、柬老缅越合作与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也相互竞争,但后者正在取得优势;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之间不会出现"制度达尔文主义".
澜湄地区、制度竞合、澜湄合作、"峰会年"
F724;D81;F127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支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20-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7页
1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