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0820.2008.03.048
厨房里的革命及反革命——读阿特伍德的恶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
@@ 西方当代文坛上引人瞩目的恶托邦小说(Dystopia),往往描写某种当下处境的逻辑后果,描绘人类社会的一种潜在道路,借此让读者和作者辨别这条道路是否令人满意,以及我们可否选择这一方向.加拿大著名女权主义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的小说<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简称<使女>)正是这样.小说暗示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危机四伏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道路对未来社会至关重要.8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出现回落,为社会保守思想留下一个反击的时机,北美科幻文坛上方兴未艾的乌托邦文学转向女权主义与保守势力的较量,构成阿特伍德的创作基础.<使女>1985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被<纽约时报>评为最佳年度小说,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大获成功,甚至被许多英美国家的高校选入文学教材,亦说明小说切中了时代的病灶.小说中文版在我国面世以来[1],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注意,但由于国内学者对70、80年代北美女权主义乌托邦文学潮流的发展流变不甚关注,未能将作品放入保守势力与女权主义的论战中关照作品,从而忽略了作品对女权主义运动的反思和坚持.
阿特伍德、恶托邦、反革命
I1(世界文学)
2008-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