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6505.2004.03.001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三)--关于时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对话
@@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冷思考、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形象、文化亲和力、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创新形象、学术界、竞争力、黄楠森、感召力、创造力、组成、增强、理论、地位、大学
D6(中国政治)
2007-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