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共生: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径路
有效教育治理是教育改革的实质性目标,教育改革是有效教育治理的实施路径,它们互为彼此的逻辑开端,以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构起"治理-改革"结构框架."治理-改革"结构框架的内在关联围绕以人为本、多元参与、遵规依章、主体能动等价值维度,解释其互为基础概念的善治关系、互创治理环境的共治关系、互建法理依据的法治关系、互生自信根基的自治关系的逻辑理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创新和理论探究仍停留在摸索前行的初级阶段,具体进程面临着改革创新不足,消解治理理念前瞻性;改革力度不硬,制约治理组织协同性;改革意识不强,束缚治理制度法治性;改革效果不佳,解构治理能力自主性的现实境遇.基于此,亟待凸显"治理-改革"结构框架指向善治、共治、法治、自治的治理理念脉络、治理组织架构、治理制度理性、治理运行机制,更好地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治理、治理现代化、治理、改革、实现径路
G649.21;F2;G718.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社会组织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点项目
2023-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