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4781.2023.04.005

消费欺诈的认定及其私法效果

引用
消费欺诈案件中的私法适用争议折射出相关基础理论存在不足.消费欺诈受民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双重调整,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一般法与特别法之关系,同时还存在一种交互式的影响.民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欺诈的界定分别采用"发生阶段—法律效果"的类型化路径,或以欺诈方式和内容为标准的类型化路径.消费欺诈、"退一"与"赔三"并非固定搭配,且三者的认定均需打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以民法为依据的"退一"分属撤销合同或解除合同,消费欺诈与"退一"有关的私法效果还需结合《民法典》合理确定折旧费的返还、要求退货的除斥期间、约定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的排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赔三"的规定没有充分贯彻过罚相当原则,存在法律漏洞.特殊高价商品的消费欺诈依"赔三"计算的惩罚性赔偿金需进行适当性审查.存在价格补贴时,需以扣除价格补贴后的实际购买价格为基数计算惩罚性赔偿金.

消费者、缔约欺诈、履约欺诈、退货、惩罚性赔偿

37

D923.8;F713.36;R197.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AFX016

2023-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5-5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当代法学

1003-4781

22-1051/D

37

2023,3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