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781.2023.03.008
袭警罪中"暴力"要素认定的泛化与教义学限缩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袭警行为独立成罪以来,关于入罪的"暴力"要素的认识分歧逐渐成为困扰司法实务部门与理论学界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袭警罪正式生效以来的 176 起有效案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司法机关在认定袭警罪中的"暴力"时,并未充分关注实施暴力的具体手段以及暴力所造成的伤害程度,因而对其认定呈现泛化现象.究其根源,与"法益认定不明""文义解释的随意发挥"以及"司法解释不当"等因素休戚相关.回归问题的实质,对于"暴力"的认定应当从其内涵以及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在内涵上,需要重点关注"暴力"的客观面以及主观面;在外延上,需要正确解读"人民警察"以及"正在执行职务"两个构成要件要素的范围界限.此外,虽然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的要素中均有"暴力"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在行为人不符合袭警罪的情况下,就必然构成妨害公务罪.《刑法》第 277 条第 5 款的后半段应当属于袭警罪情节加重犯的规定,因而在情节加重犯的手段行为能够独立成罪的情况下,需要具体分析罪数问题.
袭警罪、暴力、法益、妨害公务罪、情节加重犯
37
D924;B963;F403
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3XXFZ15
2023-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