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3.02.007
14例AFAP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胚系突变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14例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FAP)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胚系突变情况.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59例息肉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肠镜检出息肉数量的多少,分为经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CFAP)组(息肉数量≥100枚,n=45)与AFAP组(息肉数量为10~99枚,n=14).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两组胚系突变情况.结果 45例CFAP患者中,20(44%)例有家族史,5(11%)例发现纤维瘤病.14例AFAP患者中,4(4/14)例有家族史,未发现纤维瘤病.AFAP患者癌变的中位年龄为67(40,71)岁.在45例CFAP患者中仅发现APC突变,其中37(82%)例为APC胚系突变,均为致病突变及可能致病突变,8(18%)例无基因突变.37例APC突变携带者大多数突变位点位于第15外显子,其中突变频率最高的是p.E1309Dfs(19%),其次是p.Gln1062*del(8%).在14例AFAP患者中,10例有1个基因胚系突变,包括STK11,APC,PMS2,MLH3,ATM,PMS1,CBL,GJB2,PTCH1和BRCA2,其中APC突变为致病突变或可能致病突变,其余均为意义未明突变;其余4例无基因突变.45例CFAP患者中,35例行手术治疗,10例失访.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14例AFAP患者中,12例行结肠镜随访,1例未行结肠镜随访,1例失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行结肠镜随访的AFAP患者中,5例患者结肠镜随访次数≥2次(最多4次),其中3例患者初诊时息肉数量<20枚,随访期间每年或每2年复发息肉数量<10枚,最快3年后发生肠癌;2例患者初诊时息肉数量为70余枚,其中1例(次全大肠切除)随访4个月后复发息肉,2年后发生肠癌,1例(肠段切除)随访期间每年复发息肉数量>10枚.结论 AFAP患者癌变年龄较大,未发现纤维瘤病,初诊时息肉数量较多的AFAP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息肉数量较多.除APC胚系突变外,AFAP患者中还存在其他突变基因,其作用有待验证.临床诊断AFAP应考虑多基因联合检测.
遗传性结直肠肿瘤、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经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临床病理特征、胚系突变
29
R735.34;R155.3;R516.1
上海市结直肠癌专病队列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全息库的建设与应用SKXZ2028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