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36/j.cnki.1008-3758.2016.01.018
“作者之死”的再审视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在《作者之死》中宣判了作者的死刑,其思想影响深远,学界就支持还是反驳这个观点争议不断。但是若将《作者之死》与巴尔特其他的作品对比阅读来厘清这个观点涉及到的作者、语言、文本与读者这些核心概念,会发现它的产生、发展轨迹及其中的变化与反复。这与他的思想发展与变化,把玩文字的游戏创作风格有关,也有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性。“作者之死”的思想脉络包含着比学界对“作者是否死了”的争议更丰富的理论内涵。将“作者之死”放入他更大的思想框架中和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有助于对此观点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形成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文本、语言、读者、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
I026(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XNJ026。
2016-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