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4646.2020.06.028
被强化的"洞穴幻像":当代高科技电影中的"超真实"、意向性与符号拜物教
以电影为代表的影像艺术在问世之初,曾向着"复原物质现实"的美学路径不断努力.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影像已经贴近并超越现实而构建出一个"超真实"世界.今天,影像制作者仍在为创造这种"超真实"的视觉奇观高歌猛进,观众也为之欢呼雀跃,理论研究者却需要对其保持充分的警惕——"超真实"影像在给人创造炫目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人们带离现实生活,而沉溺于一个虚幻的世界.本文拟从几部当代高科技电影出发,从影像美学角度剖析这种"超真实"影像的制造机制、现象学色彩,以及被日益强化的"符号拜物教"倾向,期待让观众得以认识真相.电影可以作为守望世界之"窗",或映照自我之"镜",而不应成为吞噬灵魂的"黑洞".
洞穴之喻、"超真实"影像、意向性、符号拜物教
2020-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