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论》:刘呐鸥的电影理论翻译实践与策略
作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翻译家,刘呐鸥在对西方电影理论的译介方面曾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其中,他译自爱因汉姆Film als Kunst的《艺术电影论》,是一部极具理论价值与史学意义却又“被遗忘”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译著新旧版本的差异性、转译译本的可能性以及翻译动机的复杂性三个方面予以考察,可以得出它既是刘呐鸥个人理论翻译实践与策略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构成了一种针对“左翼”的“抵抗性”话语,间接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软硬论战”的局部氛围以及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整体风向.
刘呐鸥、爱因汉姆、《艺术电影论》、翻译实践与策略、“软硬论战”
2019-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