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谢晋“十七年”电影与“十七年”后电影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谢晋“十七年”电影及“十七年”后电影创作的简要回顾与比较提出,谢晋在“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当有效的创作模式,包括创作理念和手法,甚至连拍戏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方式都相当成型.我们有理由重视这位主流电影作者在“十七年”中已经形成的电影创作模式,给与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合理地把这种模式同谢晋峰巅时期的创作有机地联系起来.钟惦棐先生说:“时代有谢晋,谢晋无时代.”对于谢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赞誉.但是在今天,我们应该替钟惦棐先生说他没来得及说的一句,自从当时还是年轻批评者的朱大可的一篇只有两千多字的批评谢晋的文章引起的电影批评界的讨伐谢晋模式的“蝴蝶效应”之后,谢晋就有时代了.非常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给谢晋导演一个“东山再起”再造辉煌的机会.这里面是有历史教训可以总结的.
谢晋电影、“十七年”、电影、创作模式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