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中的政治——关于“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中领袖肖像画的思考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阐述了“十七年”时期译制片中所出现的领袖肖像画所具有的特殊政治意义,并分别从画像的正面与侧面、画像的见与不见、画像的轮换机制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论证了画像的正面、侧面与偶像崇拜的关系、现与不现及轮换机制与现实政治局势的紧密关联,由此得出结论:即便一张不起眼的背景画像也参与影片叙事与主题的建构,它们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点缀背景,更能用来表明创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乃至为一个时代思潮的形成发挥作用。
领袖、画像、政治
J203(绘画理论)
国家教育部课题10YJC760045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