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许多习俗.端午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汩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然忠心耿耿事奉楚怀王,却多次遭到排挤,怀王死后又因为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泪罗江而死.据说,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2013-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