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教学如何从应然走向实然
《中庸》首章即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位育之道,在于和谐、适度,古人早就知道.只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否则,明代王守仁就不会在《传习录》中说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样的话了.现在的教育教学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在我看来,主要问题是失之于窄,失之于浅.
教学状况、传习录、中庸、中和、视学、明代、教育、古人、地位、鞭挞
N ;H31
2016-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