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源

引用
笔者很幸运,有机会听了很多节课。整体来说,这些课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落差很大。很多课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因其缺少语味,也缺少文味,既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也没有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有的课只有一点点极其寡淡的语文味,稍纵即逝,若有若无……笔者曾对苏南苏北各一个学校的公开课做过一番调研,发现所谓校内公开课,甚至是对外的展示课,可圈可点的并不多。1.绝大多数课堂重视课件的展示,一节课一般都有15帧以上的课件,以声、光、电代替文本解读,失去了对语言的品味,给人以空落落的感觉。2.苏南地区似乎更重视课堂材料的链接,对文本解读轻描淡写,对课外链接特别钟爱。诚然,有的链接的确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大多数链接并不恰当,有旁逸斜出之嫌,冲淡了本应有的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解读,本末倒置,实不可取。3.苏北某校大部分公开课重视字词教学,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如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等,对文本情感、写作意图等缺少深度探索,即使有,也往往是对学生“告知”而不是让学生“求知”。课堂缺失繁荣,学习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怕上语文课,但因为要考试,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受煎熬。鉴于以上情况,笔者以为应该提倡本源的语文课堂,呼唤语文“回家”。笔者对本源语文课堂的理解是:追溯语文的源头,回归语文的本质。要达成本源语文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课堂、文本解读、公开课、链接、学生、字词教学、语文知识、写作意图、文本情感、苏南苏北、苏南地区、深度探索、旁逸斜出、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课件、展示课、人文性、工具性、成本源

G63;G42

2015-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2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