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7406.2015.08.004
彝文文献《祭社神经》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滇南彝文文献《祭社神经》主要流传于滇南自称尼苏颇的彝族地区,主要用于一年一度举行的“咪嘎哈”原始宗教节祭活动中。从流传形式看,它是这一地区这一族群比较统一的“咪嘎哈”节祭活动仪式上毕摩唯一念诵的经籍。从流传内容看,它与其他彝族地区流传的彝文文献《支格阿龙》、《举格阿鲁》及口传神话《玛贺妮》、《包头王》神话传说是变体版本,但它不仅仅是英雄史诗、英雄传奇故事,而且已上升到了当地彝族“咪嘎哈”节祭仪式上的祭经,具有文学性和祭经性的双重性特点。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反映了龙图腾信仰、崇祖信神、英雄崇拜、战神崇拜、自然崇拜、邪神崇拜、鬼怪崇拜等原始宗教文化,也反映了彝族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生社会的婚姻形态以及善待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行为。
彝文文献、祭社神经、文化人类学、解读
K281.7(民族史志)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中国彝文古籍文献整理与保护及其数字化建设”项目编号13&ZD142子课题“红河、滇东、滇东南彝文古籍文献整理与保护”阶段性成果;2014年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资助项目“云南彝族重要古籍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 SYSX201420阶段性成果。
2015-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