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7406.2008.02.002
嵇康《声无哀乐论》中反儒学的美学思想
魏晋之际玄学之风盛行,两汉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传统群体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受到了士人们的质疑,他们把目光转向了老庄思想,试图从中寻找到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个体人生价值意义.当时,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主要从反对儒家传统乐论所认为的音乐是人的情感的表现、声有哀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乐记>)的观念出发,提出声无哀乐、"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的思想,把音乐从儒家传统文艺观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的地位,使之成为修身养性之道,成为个体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理想独立之途径和方法,其观点具有鲜明的反儒学思想精神和意义.
儒家乐论、嵇康、声无哀乐
23
I01(文艺美学)
2008-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