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真的幻象:西洋镜、透视法与大观园的梦幻魅影(中)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红楼梦》现象”谈起,在考察18世纪以后的大观园图像呈现时,强调了现代视觉技术工具的重要性。例如,现存苏州桃花坞单色木刻《红楼梦》系列,采用透视灭点,夸张画面空间的纵深感,便是为了配合西洋镜的使用而绘制的。因此,仅仅看图还不够,而应该重构西洋镜的视境与视觉经验。中篇指出,伴随西洋镜等现代西方视镜而来的,并不是现代认知观念、空间想象与“模仿”“再现”模式,而是中国本土的“魅影”话语的再生。下篇集中分析《大观园图》,揭示它如何通过真假虚实的时空演绎,将西洋镜所展示的魔幻“魅影”效果推向极致,从而完成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件稀世杰作,也以视觉艺术的全新方式对《红楼梦》做出了精湛的诠释。文章的上篇已见于《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1期,这里刊载的是中篇。
西洋镜、现代视觉技术、魅影魔幻、本土话语
J21;O18
2016-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