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及胸部CT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预后的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D-二聚体(D-Dimer)、心肌酶、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有无基础病史,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及各项指标差异,对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相关指标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118 例患者,死亡组68 例,生存组50 例,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死亡组咳痰与纳差症状的比例更高;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肾小球滤过率异常、降钙素原(PCT)、D-Dime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LNTP)异常的比例更高;相对于生存组,死亡组的WBC、NEUT及百分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RDW-SD)、PCT、D-Dimer、肌酸激酶(CK)、CK-MB、肌红蛋白(MYO)、TNI、LNTP值明显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年龄、RBC、肾小球滤过率、CK-MB、MYO、LNTP是提示预后结果的主要因素;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影像无明显差异,但初始胸部CT病变范围较大,多超过 50%;生存组肺部CT病变较多位于肺外周及胸膜下,伴随病程死亡组病变多表现为进展或加重.结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年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功能、血凝状态、炎性反应物指标、肺部病变范围及进展情况是提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年龄、RBC、肾小球滤过率、CK-MB、MYO、LNTP的异常是提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致死性结果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胸部CT检查及随访是不能缺少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评估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查、预后
32
R814;R563.1(放射医学)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资助项目2019-nCOV;L222097
2023-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