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地区贫困求职者的就业可达性——郊区化是否影响空间不匹配
凯恩的空间不匹配假设认为居住在内城的弱势群体有较低的就业可达性.但有关这一假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因为多年以来实证研究不断得出与其相悖的结论.本文探讨了1990年、2000年和2007~2011年洛杉矶地区贫困人口是否面临空间不匹配以及郊区化如何改变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作者认为,当内城贫困人口的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人口低时,则存在空间不匹配.文中就业可达性考虑以私人汽车交通为联系的求职者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揭示了复杂的状况:由于内城仍存在大量工作岗位,内城贫困者就业可达性比郊区贫困者更高,因此,内城贫困者并没有面临空间不匹配.但是,随着工作岗位郊区化进程的加快,内城贫困人口的可达性呈现下降趋势.郊区化拉近了贫困与非贫困人口之间的可达性差距.作者研究发现,由于贫困人口未面临空间不匹配,则一些广为提倡的空间政策并不会奏效,比如郊区安置人口计划、增加内城工作岗位计划、提供更多公交服务等.作者认为,提高私人汽车拥有率可以减小空间与非空间方面的障碍,但是这一政策缺少政治可行性.规划者应该在制定空间政策时考虑协同方案,例如减少劳动力市场与住房市场的歧视,提供教育培训帮助求职者增长职业技能,以及帮助贫困人口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网络.
关键字贫困、就业可达性、郊区化、空间不匹配假设
10
2019-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8页
24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