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48/j.issn.2095-5561.2019.01.18
妇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和凝血功能特点,明确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检测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74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分为静脉血栓组(n=43)与无静脉血栓组(n=631),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结果 术前,静脉血栓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活化部分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明显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栓组术后FIB、D-D较术前显著升高,且PT、APTT、TT、FIB、D-D仍明显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疾病性质、手术时间、并发症、凝血功能为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并发症、手术时间≥3 h、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妇科手术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妇科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术后监测凝血功能有利于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
妇科手术、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7
R713(妇产科学)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