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48/j.issn.2095-5561.2019.01.06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6例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的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0例、进展9例,有效率为60.4%(29/48);B组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4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89.6%(43/4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63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3%(63/48);B组出现6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2%(62/4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顺铂,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的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肺癌、胸腔积液
7
R734.2(肿瘤学)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KJ142810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