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48/j.issn.2095-5561.2016.01.04
体外膜肺氧合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心肺辅助循环中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 ECMO)与传统机械通气在心肺辅助循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机械通气治疗组30例,ECMO治疗组10例。监测所有患者生理、生化、血气分析、凝血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18例出院,7例院内死亡,5例脱离机械通气呼吸困难。 ECMO治疗组5例出院,2例院内死亡,3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两组患者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心率、呼吸率、血压在48 h时明显低于24 h,病情持续好转;ECMO治疗组患者在心率、呼吸率、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机械通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在48 h时明显低于24 h,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情持续好转;ECMO治疗患者的WBC、RBC和HG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MO治疗组的PaCO2、PaO2、ScvO2明显高于机械通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AWP)无明显变化。 ECMO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右心房压(RAP)、右心室压(RVP)和心输出量(CO)明显低于机械通气治疗组,且治疗48 h时明显低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的呼吸辅助功能为机体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是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外膜肺氧合、机械通气、体外生命支持、心肺辅助循环
R563.8(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2012年辽宁省科技攻关201122007;2012年全军“十二五”面上项目CSY12J002;2013年全军“十二五”面上延续项目CSY13J003
201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