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4237.2019.09.003
Klammer分型对后Pilon骨折手术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Klammer分型对后Pilon骨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收治17例后Pilon骨折,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8~64岁,平均45.8岁.采用踝关节三维CT扫描,根据后踝、内踝骨折情况应用Klammer分型.17例均合并外踝骨折,其中Ⅰ型9例,全部采用后外侧入路;Ⅱ型5例,采用单独后外侧入路3例,联合内侧入路2例;Ⅲ型3例,均合并内踝完全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固定.术后以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判定关节面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踝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1~23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无腓骨肌腱激惹,无胫后神经麻痹,无腓肠神经损伤表现.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9(平均13.5)周.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其中解剖复位12例,一般复位5例.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4.9±3.8)°,跖屈(42.1±5.3)°;跟距关节内翻(27.7±1.9)°,外翻(32.5±2.4)°.临床疗效根据AOFAS评分进行评估:术前为(33.4±1.4)分,术后为(46.5±4.7)分,而末次随访为(86.4±5.9)分,其中优9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15/17).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静息时VAS评分为0~3分,平均0.7分;行走时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 基于三维CT的Klammer分型简单实用,对后Pilon骨折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的选择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后Pilon骨折、Klammmer分型、内固定
21
R683.4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