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支路有效间距研究
合理控制支路系统的规划指标对于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完善道路网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山地城市道路非直线系数往往较大,且干路沿线交叉口多采用右进右出的控制方式,导致路网容量、转向比例等指标不能客观地反映出行者到达目的地的便捷程度.针对山地城市支路建设的特点,提出有效间距的概念,构建能够综合反映交叉口转向、路段绕行和小区内部步行时间的道路网连通效率指标,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到支路有效间距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支路有效间距宜控制在200 m以内,且最优指标值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而单调上升;当支路非直线系数增大时,提高交叉口密度有助于保障道路网络的连通效率.
道路网络、支路有效间距、连通效率、山地城市
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开放街区背景下山地城市支路连通效率优化关键问题研究"2018-R2-014
2021-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