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8.07.030
乳腺癌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对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及处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化疗方案所致粒细胞减少及不同理化因素与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相关性,为精准处置化疗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选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EC)与吡柔比星+多西他赛(THP+T)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统计每个患者化疗前后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数目,并以第1个周期初次给药后48 h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为预防组,以48 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结果 EC组中,对照组、预防组3~4度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0.557).THP+T组中,对照组、预防组3~4度粒细胞减少及FN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8).在THP+T组中,对照组、预防组出现3~4度粒细胞减少与年龄、民族、肿瘤T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关系,而与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E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3~4度粒细胞减少较少发生,不必预防性使用rhG-CSF;THP+T方案正相反,应预防性使用rhG-CSF.
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苗族
47
R737.9(肿瘤学)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147
2018-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7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