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8.05.001
细胞外囊泡——肝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1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概述
随着对EVs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描述EVs的术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常互换使用的“微泡”、“外泌体”和“微粒”等术语已被重新定义[1].现在认为外泌体、微泡和微粒都是属于EVs的亚群,它们共同组成了EVs群体[1].外泌体是起源于多泡体、直径为50~150 nm的匀质小囊泡[2];微泡则是由细胞膜直接产生,直径为100~1 000 nm[3];凋亡小体形态类似细胞碎片,直径为500~2 000 nm[3].在这些亚群的相互鉴别方面,一些蛋白质,如脂筏结构蛋白1、热休克蛋白70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和Ⅱ类蛋白质等,曾被视为区分不同EVs亚群的标记物,然而新近研究表明这些标记物并不具有特异性[4].随着组织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定的分子模式未来将有助于对不同类型囊泡的认识和鉴别,但由于提取技术、鉴定方法及命名学的混乱等原因,现在区分这些亚群仍然很困难.因此,在本文中使用统一的术语“EVs”来特指微泡和外泌体[1].
47
R575(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2357
2018-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77-57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