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7.34.048
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能较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及药物治疗,因此近年PICC技术被应用于新生儿治疗中,并被迅速推广.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PICC后引起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57%(0~39/1 000导管日)[2-3];国内文献报道早产儿PICC后引起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48% (12/1000导管日至23/1 000导管日)[4-5].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受到重视,但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不同置管途径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6].本文通过研究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最佳的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及方法,为临床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操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低出生体质量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发生率、新生儿、较长时间留置、相关性研究、置管途径、置管部位、药物治疗、应用、医务人员、相关因素、国外文献、留置时间、临床、静脉营养、静脉穿刺、工作效率
46
R722.6(儿科学)
广东省医学科研指令性课题项目C2011007
2018-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86-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