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7.30.050
中心供氧模式下病房端氧浓度现状及管理建议
吸氧疗法是改善患者缺氧症状进而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而适宜的氧浓度是保证疗效的根本,患者吸入氧气浓度过高容易引起氧中毒,过低则无法实现治疗的有效性[1].到目前为止,患者具体所需氧浓度值尚无确切指标,而是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及病情而设定的一个大致的氧浓度[2];然而不论是按照公式"吸入氧气浓度FiO2(%)=21+4×氧流量(L/min)(%)"估算还是由呼吸机自行设定,其均以患者所接受氧气的氧浓度为100%即纯氧为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医院使用的氧气来源有3种:氧气瓶、液氧以及制氧机制氧.但由于氧气瓶储氧量小,使用不方便,更多大中型医院选择液态氧和制氧机制氧作为氧源.根据GB8982-1998《医用氧气》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液态氧氧浓度需达到9 9.5% (V/V)以上,因此基本满足100%的条件.而根据国际标准ISO 10083-2006及修订版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制氧机所生产的氧浓度应大于或等于90.0%(V/V)[3].那么理论上讲,平时设定的患者所需氧浓度高于患者所接受的实际氧浓度,这既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准确治疗,同时也存在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加之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病房出现用氧高峰时,根据患者病情而设定的给氧浓度无法实现有效地吸氧,而适当提高给氧浓度则可以使该问题得到改善.进一步回顾文献发现,在压力固定的前提下,气体在输送过程中随着输送距离的增加,输送气体的能力逐步下降[4].为了给医院安全、有效地用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研究调查了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中心供氧方式下不同氧气来源的病房端氧浓度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氧浓度的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心、供氧模式、病房、氧浓度、氧气浓度、患者、制氧机、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医院选择、医务人员、液态氧、氧气瓶、输送距离、人民共和国、治疗、医院安全、医用氧气、医疗质量、氧饱和度、需氧
46
R197(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2018-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314-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