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7.09.043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PICC导管外壁或血管内膜血凝块的形成,作为血管内异物,直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血栓形成[1].如果血栓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治疗进程,甚至还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故在肿瘤患者置管前及带管期间,应充分评估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多方面研究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有症状的血栓发生率为2.2%~3.1%,因PICC置管者数量较多,但由它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占所有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的35%以上[2],而隐性血栓发生率缺乏报道.因此,针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作者为此从PICC导管、穿刺方式和人员、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或启示.
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46
R473.73(护理学)
2017-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83-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