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6.26.042
输血科与临床合作模式分析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药品”,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在医疗工作中,不合理用血现象屡见不鲜[1-2],主要原因有:(1)临床医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足;(2)用血浆代替清蛋白和球蛋白;(3)血红蛋白未达到输血指征,但血氧饱和度偏低而输注红细胞;(4)行业“标准”相互矛盾,如《内科学》《外科学》教科书中多次提到血浆用于补充清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5)输血科对临床用血审查不严[3].其中,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审查把关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输血科和临床用血科室都是临床输血工作的参与者,是输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输血科肩负着对血液质量把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双重职能,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血液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审核临床科室的用血申请,指导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输血.如果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疏于管理就会客观上造成血液浪费并可能因此而引发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事实上,医疗机构输血科经常因加强血液管理、控制血液发放等问题与临床科室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与治疗.如何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输血科、临床用血、血液质量、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输血传播疾病、输血不良反应、清蛋白、血氧饱和度、胶体渗透压、质量把关、知识掌握、医疗机构、医疗工作、血液管理、血浆、血红蛋白、相互矛盾、双重职能、输血指征
45
R457.1(治疗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2031;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101179JC;吉林省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2015Z071
2016-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728-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