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5.09.042
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肝纤维化(hapotic fibrosis)是与慢性肝脏损伤相关的肝脏瘢痕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机制是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和(或)炎症,其特征是富含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 ECM )合成与降解失衡[1]。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损伤和(或)炎症最终导致部分患者肝硬化(hapotic cirrhosis)。在欧洲,酒精性肝硬化最多见,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在中国约80%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2]。肝脏成肌纤维细胞(hepatic myofibroblasts)参与了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其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和门静脉成纤维细胞(portal fibroblasts)。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受复杂的信号分子网络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表观调控也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通过清除肝成肌纤维细胞,终止纤维形成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可以控制慢性肝脏损伤,从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肝硬化、自噬、细胞和分子、表观调控、凋亡、衰老
R575.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5-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72-1274,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