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3.14.037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963年Newman等[1]首先报道11例母乳喂养儿发生迁延性黄疸,1964年Arias等[2]又报道2例,以后的报道逐年增多.其发生率20世纪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仅为1%~2%.随着对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BMJ)认识及警觉性的提高,以及母乳喂养的普及,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刘霞等[1]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的研究,发现导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因素为感染,其次是ABO溶血、围产因素等.有学者在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中发现母乳喂养占第2位.BMJ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将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的BMJ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42
R72;R71
2013-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59-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