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3.13.034
原发性失眠症的心理病理研究进展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PI)是一种排除药物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入睡或维持睡眠上存在困难[1].PI与注意力集中及记忆方面的缺陷有关,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另外还可能导致其他一些心理障碍,有如抑郁和焦虑2.失眠症是一种常见心理障碍,有调查发现有9%~15%的人受某种慢性失眠的困扰,1%~2%达到PI的临床标准,占各类就诊失眠患者的20%[3].PI的病理涉及了生理[4]、认知和行为等因素.认知理论强调对睡眠缺陷的扭曲感知、对睡眠的错误信念、控制睡眠的意向和努力以及对睡眠的忧虑等认知和情绪因素的作用.心理生理抑制模型认为正常的认知和情绪去唤醒被抑制是导致PI最根本的原因.注意-意图-努力模型认为睡眠的自动性先后被选择性地注意睡眠、明显的睡眠意图以及为入睡作出的直接或间接努力所破坏.研究者们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心理病理模型,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对这些理论模型和疗法进行综述.
原发性失眠症、心理病理、心理疗法、自我调控
42
R74;R25
2013-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3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