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2.28.003
肢体缺血预处理和BQ123药物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IPC)和BQ123药物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和BQ123缺血后处理组(BQ123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血浆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ET-1、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测定各组肝组织DNA双链百分率.结果 LIR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ET-1、MDA、ALT、AST含量和肝组织ET-1、MDA、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DNA双链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IPC组与LIR组比较,血浆ET-1、MDA、ALT、AST含量和肝组织ET-1、MDA、MPO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DNA双链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BQ123组与LIR组比较,血浆ET-1、MDA、ALT、AST含量和肝组织ET-1、MDA、MPO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DNA双链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IPC组与BQ12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IPC和BQ123药物后处理均对大鼠肢体IR后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ET-1的作用、减弱脂质过氧化和减少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聚集可能参与了二者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BQ123、再灌注损伤、肝损伤、大鼠
41
R65;R33
河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411045800
2012-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91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