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1.16.039
浅谈新医改和城乡统筹背景下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一点思考——基于适宜技术理论视角分析
@@ 适宜技术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tkinson和Stiglitz 于1969年首次提出,其原意是"Localized learning by doing"[1].而本文采用的是林毅夫(2005)的解释:"本地的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即厂商在"实践中积累知识"要受到当地特定投入要素组合的制约.对投入要素差别的阐释则是Caselli和Coleman[2]的解释显得比较合理,他们曾提出"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资本、高技能劳动力及低技能劳动力)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技术结构的主要原因".同样Basu和Weil(1998)的"适宜技术理论"也提及到了一定的技术结构必须和一定的要素投入结构相匹配[3].
医改、城乡统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理论视角、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earning by doing、投入要素、技术结构、积累知识、要素禀赋结构、低技能劳动力、要素组合、投入结构、实践、技术理论、国家、林毅夫、高技能、资本
40
C1 ;F3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107A08;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8BA0073
2011-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49-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