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0.20.002
胃癌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的精细作图及其相关基因探讨
目的 显微切割胃癌细胞检测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绘制胃癌7q31.1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揭示胃癌细胞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分析7q31.1杂合性缺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在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上行显微切割获得胃癌细胞.采用Chelex-100方法分别抽提切割的胃癌细胞和相应正常对照细胞的DNA.利用高密度微卫星标志结合PCR技术,检测胃癌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绘制胃癌染色体7q31.1等位基因的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结果 胃癌染色体7q31.1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者21例,占70.0%(21/30);D7S2459、D7S523、D7S2502、D7S486、D7S480、D7S650、D7S2486各位点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0.0%、6.7%、23.3%、43.3%、26.7%、26.7%、20.0%;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最小缺失区域位于D7S2502~D7S480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这一区带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缺失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 胃癌染色体7q31.1常见最小缺失区域在D7S2502~D7S480之间,在D7S486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胃癌、显微切割、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微卫星标志
39
R735.2;R730.23(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2116;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2006-180;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资助项目09C833;南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7XQD25
2010-1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00-2703,后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