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10.10.024
骨性Ⅱ类错(牙合)致病机制的分析
目的 对佛山地区的骨性Ⅱ类错(牙合)颅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该人群骨性Ⅱ类错(牙合)的致病机制.方法 按照ANB角度大小选择骨性Ⅱ类错(ANB>5°)样本,按照FMA大小将其分为高角型(FMA>34°)、均角型(24°<FMA<34°)、低角型(FMA<24°)3组,与正常颅面骨型(0°<ANB<5°, 24°<FMA<34°)对比研究八因素测量项目.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在下颌角、上后牙高度、上颌倾斜、下后牙高度4个测量项目上存在差异;低角型在下后牙高度、上颌倾斜、下颌角、下颌支高度4个测量项目上具有差异; 但是均角型与正常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与上后牙高度、下后牙高度增高,上颌后下旋转,下颌角增加有关;低角型与上颌后上旋转,下颌支高度增加,下颌角减小有关;所有骨型Ⅱ类错(牙合)与颅底结构无关.
骨性Ⅱ类错(牙合)、八因素、头影测量
39
R782.23;R363.1(口腔科学)
2010-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35-1236,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