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09.06.025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膈下动脉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造影剂动态智能跟踪技术(smartprep)显示膈下动脉(IPA),评价其结合多种重建方式在膈下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因双肾积水、肾小球肾炎、肝硬化或大量腹水行腹部螺旋CT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运用smartprep进行检查,为病例组;另一组运用动脉期延迟25s进行扫描,为对照组.两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另将30例因腹痛、胆囊炎、肝肾囊肿及肝血管瘤等除外心、肾循环障碍的患者,为正常组,亦采用smartprep进行扫描.记录所有病例最终CT峰值,主动脉峰值时间根据Elapsed time显示予以记录.薄层横断面图像传入ADW4.3工作站,分别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3种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对比3种后处理方式显示膈下动脉的级别,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主动脉的平均强化峰值为(132±20.29)Hu,主动脉峰值平均延迟时间为(28.63±8.97)s.对照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为(122±24.97)Hu,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0.002<P<0.005).正常组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为(148±22.03)Hu,主动脉峰值平均延迟时间为(25.97±7.63)s.重建方式双侧IPA均无差别.结论 16层螺旋CT造影剂动态跟踪技术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成像参数,消除个体差异的影响,配合多种重建方式可良好的显示膈下动脉.
多层螺旋CT、smartprep、重建方法、膈下动脉
38
R814.42(放射医学)
2009-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