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07.09.001
放射性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 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评价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情况.结果 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正常对照.术后2、4、8周,各组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自身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术后12周,各组均开始下降,其中延迟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术后16周,血池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自身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延迟相结果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及成骨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加速骨愈合.
组织工程骨、骨缺损、血管化、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36
R816.8;R318.17(放射医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A122
2007-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