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8348.2007.03.026
宫腔电切镜锥形电切宫颈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探讨宫颈锥形电切术中及术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宫腔电切镜锥形电切治疗慢性宫颈炎(肥大组和无肥大组)及宫颈肌瘤(肌瘤组)共1 158例.对3个组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中出血发生率5.7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痂期出血发生率7.08%,肥大组脱痂期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肥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该两组与肌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或(和)术后宫颈局部有感染者脱痂期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锥形电切术中出血发生率与病变类型无关;宫颈肥大者切割深度不易掌握,致脱痂期出血发生率高,术前或(和)术后宫颈局部感染者易发生脱痂期出血.宫颈局部压迫、热凝、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出血的有效方法.
子宫颈疾病、宫颈锥形切除术、电外科学、并发症
36
R711.74(妇产科学)
2007-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45-246,248